智慧化工園區是以信息與通信技術為支撐,圍繞安全生產、環境管理、應急管理、封閉管理、能源管理、運輸管理、園區辦公、公共服務等領域,通過數據整合與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化工園區智能化管理與高效運行。
一、要解決哪些問題?
我國化工園區的發展起步較晚,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盡管現有的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基本上滿足了國內生產生活的需求,但是從安全環保、節能增效的角度看,與國外的化工企業管理相比,與國內日漸收緊的環保政策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我國現有的大部分化工園區的管理方式比較粗放,園區對于企業的管理大多局限于安全、環境等方面,沒有覆蓋到節能管理、空間管理、運營管理等領域,在管理方式上處于被動狀態,不能針對園區內各類情況很快調整管理策略。
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化工園區的高效運轉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手段。“智慧化工園區”管理模式應運而生,成為實現園區現代化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戰略途徑之一。
“智慧化工園區”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以“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為建設準繩,以安全監管、環境保護、應急管理為核心業務目標,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和通訊技術,形成了一整套整合化工園區安全、環保、應急、消防、安防、能源、物流、公共服務及應用為一體的智慧管理和決策平臺。
二、如何應對?
1、加快標準建設,規劃先行高標建設
目前,一方面智慧園區建設需求激增,導致了大批公司涌現這個市場,另一方面化工園區存在化工企業多、高危裝置多、安全隱患多、環保風險點多的特點,導致智慧園區建設專業化要求高,兩者矛盾越發突出,智慧園區的標準的制定越發重要。
2018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牽頭啟動《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國家標準起草工作,目前已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立項答辯,處于公示階段。因此,智慧化工園區建設需要依托專業化團隊根據自身化工園區的情況進行規劃,分步分期進行實施。
2、結合智慧工廠,完成全產業鏈監控
我國石油和化工規上企業近26000家,這些企業均應用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DCS控制系統。但是由于每家石化化工企業的產品、工藝、流程、設備各不相同,工廠的智慧化程度和系統也有所不同,這也成為了智慧化工園區建設的難點,如集成各個企業的數據,根據企業風險點進行監控預警,合理處置各個企業的事故等。
因此,智慧化工園區應該依托智慧工廠,整合智慧工廠,最終實現全產業鏈監控,提升化工園區和企業的本質安全。
3、融入智慧城市,進行區域管理服務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根據《2015-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報告前瞻》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已有311個地級市開展數字城市建設,其中158個數字城市已經建成并在60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最新啟動了100多個數字縣域建設和3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
智慧園區的建設始于提升化工園區安全環保管理水平,終于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園區建設后期需要把便捷服務、高效生產、智能管理融入其中,因此,在智慧園區建設初期,需要提高規劃水平,融合區域智慧城市建設。
信息來源:興園化工園區研究院